&ep;&ep;就见武祈两家所有人都围在他爹最先召见他俩的那个屋子跟前。祈霖奔过去拉开人众挤了进门,只向着屋里看了一眼,猛一下子跳起身来,大叫一声:“爹!”然后直挺挺地,倒在了紧随在他身后的耶律洪础怀里!

&ep;&ep;☆、第十六章(2600字)

&ep;&ep;在宋辽边界一处偏远的山镇里,有一家连门楣匾额什么也没有的狭小医馆,但在医馆的门口,却蜿蜿蜒蜒排着长队,方圆数百里百姓,无论贫富贵贱,均不畏跋涉之苦,寻到此地找这个药铺一位年轻的小大夫寻医问药。

&ep;&ep;这个大夫真的很年轻,也就不过二十四五岁的模样,面目俊秀,却常年跟任何人都不言不笑。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他连问病的时候,也是惜字如金,脸上更是木无表情。但他医术着实高明,几乎就是药到病除。

&ep;&ep;他收起诊费来也稀奇,穷苦人家分文不收,富贵人家却往往要一掷千金。但人生在世,谁都难保没有个疑难杂症,七病八灾,那些富贵人家就算吃亏,也都闷在心里,得了病还是要往他这儿跑。

&ep;&ep;但世上穷苦人家毕竟占了绝大多数,他就算收富贵弟子再多钱,也是入不敷出,生活拮据。幸亏他身边有两个很能吃苦耐劳的仆从,药铺里日常用的药草,几乎有一半都是这两人每日在山中采集。另有一半,则是附近受过药铺恩德的山民,自发采集了送至药铺。

&ep;&ep;另有一个年龄稚嫩的小伙计,每天帮着配药打杂,也替这位年轻的大夫省了好些力气。偶尔病人太多忙不过来,如一些小病小痛的,干脆就是这个小伙计探脉开方,竟也从未出过差错。渐渐地连这位小伙计,走出门去都被人恭恭敬敬。

&ep;&ep;却有一日,病人比平时略微少了一些,那大夫正不言不语为一个老妇号着脉,忽然两个进山采药的伙计背着背篓冲了回来,其中一个进门就叫:“少爷大喜!老爷……老爷被追封平辽王,咱们家……咱们家……沉冤昭雪了!”

&ep;&ep;那大夫浑身一震,慢慢回过头来,眼瞅着伙计手上扬着一纸通告,忽伸手一把抢了过来,从头一看,瞬时间浑身抖颤,哽咽难止!

&ep;&ep;这个妙手回春的小神医,正是通告上被追封为“平辽王”的大宋名将祈盛之子,祈霖!

&ep;&ep;※※※

&ep;&ep;当日祈霖一眼瞅见爹爹自绝身亡,直接晕倒在耶律洪础怀里,等到醒来,已经身在马车。祈霈遵从父命,仍让耶律洪础将小弟带走。

&ep;&ep;祈霖有心一死以报父恩,却怕连累到耶律洪础要跟他生死同行。但每每想到爹爹之死全是因他连累,无论如何也无法再跟耶律洪础恩爱相守,终于有一天,趁着耶律洪础沉睡之际,祈霖不声不响一走了之。

&ep;&ep;但耶律洪础对他爱入骨髓,如何能不明白他心中所苦?倘若强行阻拦,又怕这个小牛犊子以死殉父,只好让张冲延虎随身服侍,另外又委派了几个得力亲信暗中维护。

&ep;&ep;祈霖心如死灰,只想隐居山林从此不见人面。结果在山中乱走几日,到了一处山镇,恰巧镇中瘟疫流行。祈霖施展回春妙术,为镇中百姓解脱病痛之苦,更将瘟疫尽数遏制。谁知这一来,他的名声不胫而走,方圆数百里山民纷纷寻来求他治病。祈霖遂在镇中定居下来,每日不辞辛劳,也不与人说话,也不与人讲笑,只是埋头为病人开方抓药。以他的医术,就算藏在山中,想要钱财也不是什么难事,但他安于贫困,惟愿吃苦,只求以万般苦楚,稍减身上担负的孽报。

&ep;&ep;不久小小得到讯息,也寻了过来,一见少爷,先就抱住哭了一场,之后更是死活也不肯再离开他的少爷。倒不是他的三王爷又对他不好,只是他自小随着祈霖一起长大,祈霖对他又比别人家的亲兄长还要多爱惜几分,因之在小小心里,就当祈霖是他唯一的亲人。倘若祈霖身在富贵,他可以随着服侍他的三王爷,但祈霖既然藏在山中受苦,他也就要陪着他的少爷一同吃苦。

&ep;&ep;何况随着年龄增长,经的事情也多,在小小小小的心眼里,另外有了一个打算!他的三王爷对他虽好,毕竟他地位低下,难是长久之计。倘若他能够跟着少爷学一点医术,以后再有机会回到三王爷身边,他也不至于一无所长。

&ep;&ep;因之每天随着少爷专心学医,他天资远没有祈霖高超,却胜在心眼细致。几年时间下来,竟也有了一点小大夫的气象,比起性情急躁的张冲尚有过之。

&ep;&ep;※※※

&ep;&ep;祈霈当日遵照父命一把火烧了契丹人建的庄园,之后将父亲的遗体葬在雁门山下。在跟武家父子商量之后,就在雁门山中扎下寨子,招募边民保家卫国。他祈家父子在雁门关镇守多年,边关百姓无不对他父子尊崇爱戴,敬若神明。祈霈义旗一举,远近百姓纷纷来投。连雁门关新任的守将也得到消息,但他自认不是祈霈对手,何况对抗大辽已经让他自顾不暇,哪里还有余力再管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