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死,这里现在是最乱的地方,政治风暴最严重的地区。

&ep;&ep;要不说她其实是宋家三个孩子里面脑子最好使的,心眼最多的,倒是让她想出来了一个好地方,陕北,去当知青,这时候北京知青,一般都去云南跟西北,还有东北地区少一点,几百万北京知青陆陆续续下乡。

&ep;&ep;自从过了年以后,火车站那里每天都是知青专列,一车一车的离开北京,学校也一直宣传政策,希望毕业生提前报名下乡,可以看的出形势严峻,粮食是真的不够了,即使以菜代粮,也养不活这些青年们。

&ep;&ep;陕北是个好地方,根据后来的知青回忆说,陕北并没有很大的政治风波,人民朴素又善良,很无私的接受了这些知青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们,而且陕北条件最为艰苦,只有成分不好的人才去那里,她想着对于兄姐来说,这是最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ep;&ep;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也不是软柿子,只不过是有点现代人的自私油滑,这下没办法了,家里就只能靠着她去混社会了。

&ep;&ep;明天入v,万字更新,v章晚上八点以前评论发红包,我这样过日子的人,大概也就是v的时候发个红包喜庆一下了,略肉疼。

&ep;&ep;第23章世道艰难

&ep;&ep;“大家不要哭了,听我说,大哥二姐,你们前天不是说学校里面有下乡名额,你们去下乡吧,去陕北,就去那里。”

&ep;&ep;宋清如一手拉着一个,目光殷切,学校里面给大家开大会,要有意愿的学生下乡去,这是政策硬性规定,只要是毕业生,家里面按照政策基本上都要去一个的,其余的人自愿。

&ep;&ep;只是谁也不想去,都知道是城里要疏散人口,没那么多工作岗位了,下乡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而且留在城里的孩子,都是要顶替父母工作的,所以谁也不愿意下去。

&ep;&ep;宋清林跟宋清婉就是随口一说,他们还不是毕业生,暂时没有这个烦恼,但是也不愿意下去,下去了就不能继续学习了,倒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想上学。

&ep;&ep;到底是孩子,宋清林跟宋清婉都吓坏了,这时候六神无主,只是不走,“我们不走,爸爸跟姥姥还不知道怎么样,我们怎么能走?”

&ep;&ep;宋清林一边擦眼泪一边说,他觉得自己是男子汉,家里吃饭最多的人,这时候怎么能不管家人呢,平日里看着下乡是个苦差事,可是现在倒是成了避难所了。

&ep;&ep;“是啊,三儿,我们走了,你怎么办,家里怎么办呢?难道看着他们受苦,我们自己跑了?”

&ep;&ep;宋清婉一阵头晕,竟然还看见宋清如在笑,真觉得这世道疯了一样。

&ep;&ep;宋清如确实在笑,“你们必须要去,而且要马上走,明早上就去学校,上午的火车知青专列是吧,你们跟着走,记得去陕北。”

&ep;&ep;“不要说话,都听我说,爸爸跟姥姥这边没问题的,他们只要坚持住了,总不能要人命的,只是吃苦多一点,你们留在这里没用,是要等着饿死的,去下乡,还能有个活路不是。”

&ep;&ep;“难道你们要在这里看着爸爸姥姥被□□,看着他们逼着你们断绝关系,揭发检举亲人,走吧,赶紧走。家里有我呢,我是我们家里最聪明的孩子,我知道的比你们都多,我是个病秧子,没看他们今晚都不敢碰我。”

&ep;&ep;最后就连夏冬梅都明白了,要下乡,要去陕北,那里虽然条件穷苦,但是民风好,没有这边这么乱,再留在这里,不是被折磨死,就是被饿死,以后家里只怕是没粮没工资了。

&ep;&ep;“林子啊,你听三儿的,你是男孩子,老宋家的根啊,必须要走,家里你什么都别担心,只管走就是了,你好好的我们家里都好好的。”

&ep;&ep;夏冬梅别的不担心,只挂心宋清林,自己爬起来,家里都不收拾了,去给宋清林收拾行李去了。

&ep;&ep;“那你呢,三儿,你能走吗?”

&ep;&ep;宋清婉抱着自己妹妹,知道是白问,宋清如走不了的,她一天学也没上过,是个文盲,下乡人家都不要的。

&ep;&ep;“没事的,姐,你也去收拾行李,能带走的就带走,家里大概也留不下来东西了。”

&ep;&ep;宋清如很果断,竟然给一家子拿了主意,几个人通宵没睡,夏冬梅把家里粮食拿出来,都给孩子们做成了饼子,里面放油放葱,有几个鸡蛋也全煮了。

&ep;&ep;这个小脚女人,半辈子辛劳,刚过好日子没几天,没想到这个局面,竟然坚毅的厉害,不哭不闹腾,只知道做饭收拾。

&ep;&ep;“别哭丧着脸,先吃饭,该走的走,咱们日子不是照过,社会也不能总是这个样子,早晚有变好的时候,咱们总能等的到对吧?”

&ep;&ep;一番话说的在理,就连宋清如都跟打了强心针一般,可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