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十日,下午。

距离十月份到来还有不到十二个小时。

第六周期结算的时刻即将来临。

此时,如同过去一样,柳乘荫再度一个人待在屋子里等候结算时刻到来。

很快......

【0天00:00:01】

【第六周期已结束,现在开始进行结算.......】

【本周期共发布作品数量:2】

【作品有:《食-人-娱(系列)》(纪录片)、《可食用新型材料(系列)》(发明成果)】

【开始对作品:《食-人-娱(系列)》(纪录片)、《可食用新型材料(系列)》(发明成果)】

【作品《食-人-娱(系列)》(纪录片),影响力a+】

【作品《可食用新型材料(系列)》(发明成果),影响力a】

【综合影响力:s-】

.......

一上来,柳乘荫就发现了奇怪的地方。

话说,他这个周期里不是只发布了《食-人-娱》系列这一个作品吗?

为什么“本周期共发布作品数量”会是——“2”呢?!

柳乘荫没有多想,反正下一行就是答案。

继续看。

看完才知道,系统所认定“2”个作品中的另一个居然是他为做菜而搞出来的那些所谓的“新材料”!

这也算作品?

而且作品的类别还是“研究成果”?

这时,柳乘荫突然想到了什么。

“对哦,记得系统最开始时说过,好像科研成果、新发明也算是一种‘作品’的。”

那么问题来了,关于“科研成果”的“发布”是按什么算的?

柳乘荫想了想,结合【终极解密】很快得到了一个可信度很高的结果。

首先,那些“新材料”是柳乘荫在第六周期以前就发明出来并申请了专利的。

然而,“新材料”的影响力结算却出现在了第六周期里。

也就是说,光是申请专利,还不能算作“发布”。

“申请专利”这个步骤大概是相当于电影的“审核”步骤。

过审后才能“发布”。

除此外,私下被些许人知道并看过也不算“发布”。

毕竟,柳乘荫的电影成片出来后,在上映前,也是需要给院线方以及其他合作方们私下里提前看一看,相当于给他们一颗定心丸。

如此一来,在上映前,这部电影就已经在小范围内被人知晓了。

然而,这些行为并不会被系统提前对其开始计算影响力。

所以,最后可以推测出,先被系统认定为“作品发布”,就得在一个公开性的平台上主动对作品进行展示,如此之后,系统便会在该周期内结算影响力。

“发明、研究成功也算‘作品’的话,这样一来,以后能开辟的新领域就更多了!

而且【终极解密】就是个搞研究的得力技能!

靠着【终极解密】,我现在就已经弄出了那些新材料。

而随着我今后给‘信息库’上传的数据越来越多,未来我就能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解析出更多有用的成果,然后有利用这些成果搞出更多有用的发明出来!

如此一来,我也算是圆了小时的‘我要做科学家’的梦了。”

想想,柳乘荫就觉得有点小激动。

一边激动,柳乘荫一边用【终极解密】,“解析”一下自己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解析结果——可行。

但是........很麻烦!

为什么呢?

原因是:研究和发明并不是光有个想法就能实现的。

就好比核弹。

原理“很简单”。

但全世界也就那么几个国家能做出来。

为什么呢?

答案是:工业基础!

“想”得到是一回事,“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

并不是所以研究和发明都像那些“新材料”一样,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就能搞出来。

柳乘荫想要实现自己通过【终极解密】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他必须想搞出来一个研究所。

买地、盖楼、买一大堆高端设备。

又或者直接买现成的。

而这些都是要钱的!

如果柳乘荫为了收割影响力,打算研究什么超越时代的大工程的话,他那几十个亿的存款根本啥也不是。

而且还非常花费时间。

一些的项目的周期都动不动就是用“年”计算,一些大工程甚至要用“十年”计。

哪怕柳乘荫通过【终极解密】直接知道了该研究的具体步骤是什么,省略了走冤枉路的试错时间。

可是你的路是对的,那也还是得一步步走。

在“走路”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除了“方向”外的其他问题,有些问题哪怕你知道了,你也无法避免。

因为这些干扰,实现这些步骤的过程必定会出现很多不如人意的问题,从而耽误进度。

搞研究、搞发明果然比拍电影难多了,任重道远埃

不说别的,就说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