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局听到这里,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众所周知,一般的枪支所使用的子弹,都包括弹头与弹壳,除了那几种非常特别的枪之外,难道还真是这种子弹?

孙专家继续说道:“但为什么会没有弹壳呢,我这里做一个大胆的推断,也许这根本不是我们通常概念中那种枪,也许某些科研成果已突破了我们的想象,实现了将大型激光装备小型化,并已经转化成了具体产品,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因此我怀疑这支枪就是那种高能量武器,确切地说是一种激光武器,从目前的情况看,无法排除这个可能。

我还想今天白天的时候去看一下伤者,主要是想看看他们的伤口,普通的枪伤跟激光器造成的伤害肯定是有所区别的,另外,我会联系一下国家物理研究所的有关专家过来看看,让他们帮忙给确定一下。”

对于激光武器来说,仅存在于小说或电影里,是一种传说般的存在,还没有听说能够在现实中得到应用。所以王局一听这话,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尽管觉得有些不太可能,但也不能完排除此种猜想,他马上明确表示希望孙专家能够提供大力帮助,尽快查明此事。

等孙专家一走,王局却一点倦意都没有,可能已经过了那个时间了。

他踱步到了窗前,俯瞰着眼前的这座城市,远处的天际已显出鱼肚白,透过云朵的缝隙洒下了一道道金光,把一座座建筑渲染成一片金黄。

这是一座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的最高安保长官,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安问题,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此刻他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

今晚孙专家提出了激光武器这种超现实的意识形态的存在,就权当是一种假设吧,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这种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那就让那些专家们去研究吧。

而现在自己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找到那个嫌疑人,他到底是谁呢?他今晚携带枪支又是出于什么目的呢?不会是想搞什么大的动作吧,想到这里,王局长背后不禁冒出了一股凉意。

当然,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李山,并没有警方分析的那般复杂。可他也知道,自己这次惹的祸可不小,因此,他在逃跑途中并没有再换乘别的交通工具,一是害怕沿路有人盘查,二是担心车上的监控以及无处不在的天眼会留下自己的行踪,而警方会拿着这些视频,让那三个家伙辨认,就很容易找出自己的行动轨迹。

因此,李山一路骑着自行车尽走偏僻的小巷子,绕开了交通要道的武装盘查及天眼的监控,就这样转转绕绕一路回到了家,却已是晚上二点多了,对家里人只说是进山游玩,没能赶上公交车,因此回来晚了。

由于长时间的骑行,再加上一路上的担惊受怕,回到家的李山早已身心俱疲了,一根手指头他都不想多动一下了。

黑暗中,他坐在自己小屋的床上,双腿交叉,双手交叠置于丹田处开始了打坐。

就这样持续了近半个小时,疲惫的感觉这才缓解了许多。

对于那晚发生的事情,李山觉得事情闹的有点大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除了上下班之外,平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并时刻留意着媒体上的新闻动态。

可令他不解的是,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各大媒体均未有什么报道,只有一个不起眼的市级政府门户网站上有一个简短的相关报道,上面也仅是说我市南郊发生了一起连环车祸,其中三辆车起火燃烧,部分人员受伤,事故原因还有待于警方进一步调查云云。

看了报道后李山就有些狐疑,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他可是亲身经历者,那件事的影响怎么也小不了,况且现在自媒体又这么发达,可一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难道有关方面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这么轻描淡写处理了?还是因为自己并未给警方留下任何线索,从而就此蒙混过去了?

李山推断以警方目前的技术能力,不大可能掌握有关激光武器的信息,可能他们听都没听说过。要不是自己拥有这种东西,恐怕也不会相信。

事发那晚自己当时仅骑了一辆自行车,穿行在一些偏僻的小路,根本不可能被天眼捕捉到,况且自己又戴着一幅口罩,不会给那三个家伙留下什么有用的线索。唯一有可能拍摄到自己影像的就是那辆越野车的行车记录仪,也随着那辆车起火燃烧而销毁了,这样一来,自己应该可以说是相当安了。

这起案子最终会陷入一中困局当中,最终警方就会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方式,将其归入那些众多无头案子里的一个。

当然,这纯粹是李山个人单方面的判断。

这样又平静的过去了几天,见警方并未有什么大的动作,李山也逐渐放松了下来。

由于“813”案件涉枪,其潜在的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警方高度重视,暗中加大了排查力度,为了避免打草惊蛇,警方采取了外松内紧的策略,并对舆论也进行了控制,以此来麻痹当事人的警惕性,使其在不知不觉中继续有所行动,只要其一旦露头就会露出狐狸尾巴来。

另外,那位警察总局下来调研的刑侦专家孙锋,特意请来了国家物理研究院的一些技术专家前来“会诊”,在案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