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对姜持信就不能像对小皇帝一般随意了。

&ep;&ep;但尉迟肃要靠近姜持信也很简单。

&ep;&ep;姜持信是什么人?姜相嫡子,少负盛名,自请离京去了义县当了几年七品小官,若不是被姜永嘉逼着回来,怕是还要在外头闯。

&ep;&ep;这样一个出身世家,身份相貌才学无一不好的人,偏偏还生了颗做实事、为国为民的好心肝,性子也好,重情重义。

&ep;&ep;尉迟肃要跟这样的人打好关系,只需要继续做他自己即可。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清流官,平日里几无应酬,从未有过什么风流传闻。

&ep;&ep;且还是他外甥的老师之一。

&ep;&ep;---------------------------

&ep;&ep;尉迟肃约了姜持信去听人论道。

&ep;&ep;什么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

&ep;&ep;尉迟肃喜欢做的事情不多,这听人吵“该怎么做官/人”是其中之一。

&ep;&ep;不怪他喜欢,能来这处吵吵的几乎都是些自诩才比曹子建却又名落孙山或是在官场起起伏伏...多半只有伏的人物。听他们吹嘘这吹嘘那,很能满足他的虚荣心。

&ep;&ep;姜持信自然也知道能在这儿高谈阔论的是什么样的人,一时间有些犹豫,不晓得是不是要告诉尉迟肃一声。

&ep;&ep;但尉迟肃一句“广听言才能办好事”就给堵了回去。

&ep;&ep;姜持信点点头,暗自惭愧自己对旁人生了偏见。广开言路不正是圣人所训?

&ep;&ep;还是尉迟想得周到,不怪他如此年纪官至叁品,又加封太傅。

&ep;&ep;实则,那些都是尉迟肃的鬼话。他二人在这茶楼里饮了整整叁壶茶水,姜持信的眉头是越听越皱,若不是还记挂着尉迟肃在身旁,怕是忍不住就要下场去辩一辩。

&ep;&ep;尉迟肃十分满意姜持信的反应。

&ep;&ep;他反正听得很是高兴,尤其是那些人以他举例拿来激励旁人的时候,更是听得嘴角都翘起来。

&ep;&ep;但姜持信越不满意,他待会要说出口的话就越能让他记得住。

&ep;&ep;终于,尉迟肃听到了底下一个人,提到了官员的生活作风问题。

&ep;&ep;抨击当朝官员也是有技巧的,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这些谁敢说?能说的也就是怀疑你养了外室、宠妾灭妻之类的话,几乎不会有麻烦,且还能过过嘴瘾。

&ep;&ep;只有在这一点上,姜持信露了个赞同的表情。

&ep;&ep;尉迟肃也终于开口,将“官德”略提了提,然后十分自然地讲到了姻缘上头。

&ep;&ep;首先是表态,自己此生一生一世一双人,若纳妾天打雷劈之类的话,引得姜持信一番大赞。姜持信家里妹妹多,又自小以圣人言训规范自身,自然对他这样的高看一分。

&ep;&ep;其次,借姜持信的口去告诉姜慈,他喜欢了一个人,曾经互相亏欠,后来晓得心意后表白心迹。然,他身份太低,配不上对方,一颗真心入了沼泽地,沉得见不着影,又一点反馈也没有,伤得他几乎就要出家。

&ep;&ep;最后,一番低落的自讽,强打起精神来祝姜持信有个好姻缘,莫同他一般。再从自己讲到阿妹,愿他阿妹得了良人。再从自己阿妹讲到姜持信的阿妹。

&ep;&ep;姜持信确实听得有些心生酸涩,尤其是尉迟肃还提到了阿妹。

&ep;&ep;他的阿妹,今生就要被困在这宫闱中,若他…

&ep;&ep;自己回了建阳一刻不得闲,自中秋之后再也没听到满满的消息。也不知道入了秋可有添衣?尉迟这样的男子前些日子都染了风寒…

&ep;&ep;也不知她是不是闷得很了。

&ep;&ep;见姜持信眉间隐隐有些悔意,尉迟肃立时又提了一句,陛下跟太妃感情极好,他曾经在万安宫中见着姜慈的事情。

&ep;&ep;姜持信点头,心生一计。

&ep;&ep;--------------------

&ep;&ep;姜持信回了建阳,官自然是要升一升的,尤其他有个十分不错的名声,和一个好得令人嫉妒的出身。

&ep;&ep;尉迟肃下了朝便同他一道走。

&ep;&ep;今日却有不同。

&ep;&ep;姜持信颇有些不好意思,请他先回,自己还有事要请见陛下。

&ep;&ep;呵。

&ep;&ep;尉迟肃十分理解地点头,微微一笑:他这叁品的都没事要奏,姜持信能有什么事?

&ep;&ep;只不晓得姜持信会不会提罢了。

&ep;&ep;于是,尉迟肃再次暗示一番:兄妹情深啊。

&ep;&ep;姜持信确实是想去见姜慈的,好在高严喜欢他,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