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其二,天已傍晚,地处山区,视线不足。

&ep;&ep;即便视线良好,以他们的水平,也难以发现机关陷井,何况已是天昏地暗之时?

&ep;&ep;因此,中伏已是必然。

&ep;&ep;……

&ep;&ep;其三,机关陷井虽然简单,但暗器之毒却极为猛烈。

&ep;&ep;蜀中唐门暗器,武林绝顶高手尚且不敢小觑,何况区区清军?即便其中混杂有数名二流高手,那也无济于事。

&ep;&ep;因此,中伏在所难免。

&ep;&ep;三大因素叠加,尽歼敌军也就变得轻而易举。

&ep;&ep;……

&ep;&ep;原因之二,时间较为仓促。

&ep;&ep;以唐华明事事追求完美的性格,原本想亲自出手设置,但由于时间有限,而且涉及范围较广,只得无奈作罢。

&ep;&ep;毕竟,以一人之力,想要在一两日之内,布设数百上千道机关陷井,太过强人所难,无异痴人说梦。

&ep;&ep;因此,这些机关陷井设置得极为简单粗糙。

&ep;&ep;虽然简单,但却不可轻视。

&ep;&ep;因为,行事稳重的唐华明,分别在四个方向的主要干道上,亲自动手改良了数道机关,并布满无数见血封喉的唐门暗器。

&ep;&ep;如此一来,看似简单的机关陷井,顿时化身让人闻之色变的大杀器。

&ep;&ep;……

&ep;&ep;而在华枫指派下,孟起、段今朝、苟不理、严不成四员大将,各率一支以“信徒”为主的人马,把守在东南西北四大方位。

&ep;&ep;面对如此严密的层层封锁,如此强大的惊人战力,些许丧家之犬、区区漏网之鱼,又怎能抗衡?

&ep;&ep;连续三战,华枫援军击杀的清军,已有二万七千人之多。已将李成栋之五万军马,消灭半数以上。

&ep;&ep;……

&ep;&ep;两军尚未正面交手,即已有如此战果。

&ep;&ep;华枫之能,可见一斑!

&ep;&ep;至此,华枫援军除“疑兵营”尚未动用建功之外,其余诸军已然皆有斩获。

&ep;&ep;“疑兵营”之所以一直未动用,是因为来敌并不算多,完全可以生吞活剥,无须使其生疑分兵。

&ep;&ep;也算是有备无患吧。

&ep;&ep;当然,如果李成栋再度增兵,总有用到之时。

&ep;&ep;……

&ep;&ep;李成栋正挥军急行间,忽听前方十里开外连珠炮响。不由心下一沉,黯然长叹。

&ep;&ep;“来军竟然还拥有火炮?他们怎么可能有火炮?莫非是从多思过之军缴获?”

&ep;&ep;“多思过一部休矣!吾之一万五千兵马休矣!!”

&ep;&ep;“唉,看来本帅还是太过小视匪军了!难怪其一直东躲西藏,原来竟是在等待援军。”

&ep;&ep;“不过,这援军也太特么妖孽了吧?像一队食人恶魔,竟然让我军屡屡有去无回!也不知其究竟有多少人马。之前的情报,显然已不足信。”

&ep;&ep;“幸好本帅有先见之明,已然派人紧急求援。否则,人马被蚕食大半,却连对方到底何许人物都尚未可知,这仗还如何打?”

&ep;&ep;“罢了,先保住大本营要紧!”

&ep;&ep;……

&ep;&ep;见战斗已然打响,已军救援不及。李成栋当机立断:全军迅速回撤!

&ep;&ep;急驰回营之后,李成栋非常果决的下达了三道命令。

&ep;&ep;其一,调派高手,打探敌情。

&ep;&ep;当务之急,是弄清来犯之敌的真实情况,不能再这般糊里糊涂的被动挨打。

&ep;&ep;战争之中,不但要“知已”,还要“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ep;&ep;因此,李成栋一连派出三批高手打探敌情。

&ep;&ep;每批两人,迂回而前,分三个方向抵近查看,必须掌握第一手详尽资料。

&ep;&ep;……

&ep;&ep;其二,变攻为守,等待援军。

&ep;&ep;李成栋立即调整了战略战术,将之前咄咄逼人的全面出击,调整成稳固防守。

&ep;&ep;其不愧为清军名帅,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定点防守显然是上上之策。

&ep;&ep;防守,尤其是定点防守,所需兵力,当然要远远少于进攻之所需。

&ep;&ep;何况,清军还有火炮数十门?还有骑兵八千人?还有近百名武林高手?

&ep;&ep;数十门火炮,可以击退来犯之敌。

&ep;&ep;八千骑兵,可以追杀小股敌军。

&ep;&ep;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