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六千二百余兵力,四千匹战马。

&ep;&ep;这就是华枫此次支援之总战力。

&ep;&ep;虽然不多,但三千“信徒”战力非同小可,以一敌五,绝对不在话下。

&ep;&ep;加之武林高手众多,细算下来,这支援军至少相当于清军两万军马的战力。

&ep;&ep;如果用兵得当,足可以让清军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ep;&ep;……

&ep;&ep;距离援兵聚集之期尚有一月。

&ep;&ep;此期限对任勇、姜楠楠等人而言,或许太长,因为他们一心只想厮杀。

&ep;&ep;但对华枫而言,却略显仓促。

&ep;&ep;因为他需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极为繁杂。

&ep;&ep;他考虑最多者,无外乎两件事。

&ep;&ep;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实施救援的战术打法。

&ep;&ep;旁敲侧击,说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并不比一场正面交锋来得容易。

&ep;&ep;……

&ep;&ep;这个“旁侧”和“敲击”的度,委实不好把握。

&ep;&ep;离得稍远,敲击偏轻,与隔靴搔痒又有何异?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而且还徒费光阴人力。

&ep;&ep;离得太近,敲打过重,又极有可能会陷入两军对垒的阵地战。

&ep;&ep;以他们区区数千人马,显然还无法与五万清军正面抗衡。

&ep;&ep;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ep;&ep;沿用之前的策略,显然行不通。

&ep;&ep;因为李成栋一部,不但有骑兵,而且还是八千之众。

&ep;&ep;再想一击而走,充分发挥骑兵行动迅速、机动灵活的优势,已然不可能。

&ep;&ep;如果不用骑兵,则会更加被动。恐怕会陷入“击之不能、走之不脱”的窘境。

&ep;&ep;……

&ep;&ep;如何找到两全之策?

&ep;&ep;华枫不由陷入冥思苦想之中。

&ep;&ep;不过在沉思之前,他还不忘安排北伐义军和趟子手展开临战训练。

&ep;&ep;训练教头,当然是战术素养极高的多思过。

&ep;&ep;训练的内容,主要是穿插迂回、包抄袭击、定点设伏三个方面。

&ep;&ep;至于骑术、弓箭,作为辅助内容,也要穿插进行。

&ep;&ep;而其余人等,华枫并未安排任务,让他们自行修炼。

&ep;&ep;……

&ep;&ep;华枫的沉思,直持续了三日之久。

&ep;&ep;从其如释重负的表情来看,应该已有所得。

&ep;&ep;果然,华枫当晚即召开了决策会议。

&ep;&ep;参与者,仅五人。

&ep;&ep;除华枫而外,其余四人分别是多思过、孟起、肖云、段今朝。至于骑兵营三大将领,华枫并未召集。

&ep;&ep;因为,他们三人的想法,路人皆知,那就是“开战”、“厮杀”。

&ep;&ep;让他们出谋划策,岂非强人所难?

&ep;&ep;对于他们三人而言,只要抓好贯彻落实就好。

&ep;&ep;至少以他们现在的水平,充其量只能作为执行者,离决策者还有一定差距。

&ep;&ep;……

&ep;&ep;由于与会人员较少,因此华枫一改以往长篇大论的会风,而是开门见山的抛出自己所想,供其余四人研究讨论。

&ep;&ep;华枫的想法主要有三点。

&ep;&ep;其一,组建“骑兵营”四千人。

&ep;&ep;其二,组建“突杀营”一千二百人。

&ep;&ep;其三,组建“疑兵营”一千人。

&ep;&ep;……

&ep;&ep;“骑兵营”由骑术相对高超的人员组成,共分十队,每队四百骑。

&ep;&ep;其中四队诱敌,称为“饵”,主要由骑术精湛的北伐义军为班底组建。

&ep;&ep;六队杀敌,称为“钩”,主要由武功强横的“信徒”组成。

&ep;&ep;诱敌时,四支“饵”队穿插出现,交叉引诱。一沾即走,绝不交锋,只是进行明目张胆的挑衅。

&ep;&ep;而且,摆明了就是诱饵,敢追击否?

&ep;&ep;你敢追,我就敢杀!

&ep;&ep;此为明引。

&ep;&ep;因为,以李成栋之智,明引、暗诱,在他眼里都是一样。对付他这样虽然目空一切,但却事事小心翼翼之人,或许明引更佳。

&ep;&ep;暗诱,只会让其更加谨慎,上当的可能性更小。

&ep;&ep;……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