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半月之后,各种拜访、各种接待、各种结交、各种切磋,俱都缓缓落幕。

&ep;&ep;在华枫和姜瑶瑶两人不辞辛劳之下,共收获“信徒”九百余人。其中二流高手甚少,不足一百人。大多为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青年一代。

&ep;&ep;至此,加上之前在湘江收服的三百,临安的上千,华南的八百,华枫手下“信徒”已足足有三千之众。

&ep;&ep;收获可谓相当之大!

&ep;&ep;战力可谓相当惊人!

&ep;&ep;因此,华枫等人的东北之行,收获已然远超预期。

&ep;&ep;……

&ep;&ep;“天下无有不散之宴席”。

&ep;&ep;各路英豪心满意足的离开之后,为满足随行人等心愿,华枫一行又足足盘桓了三日之久。

&ep;&ep;期间,众人无视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寒风凛冽,兴致勃勃领略了一番北国风光,深入体验了一把异域风情。

&ep;&ep;三日后,华枫一行方才在一片依依不舍的目光之中,告辞而去……

&ep;&ep;出发时,天依然阴沉。

&ep;&ep;呼啸的北风,仍在不知疲倦的怒嚎。

&ep;&ep;漫天的雪花,仍在你追我赶的飞舞。

&ep;&ep;世间万物,皆已静寂。

&ep;&ep;入眼所见,全是一片白色的世界。

&ep;&ep;北国风光,竟美妙如斯!

&ep;&ep;……

&ep;&ep;华枫一行的下一站,乃是“大漠孤烟直”的西北地界。

&ep;&ep;主要目标,华山派。

&ep;&ep;主要目的,有三个。

&ep;&ep;其一,解决刘猛、史武远两人的终身大事。

&ep;&ep;其二,武学交流切磋。

&ep;&ep;名闻天下的华山剑法,当然为交流之首选。

&ep;&ep;此外,华山派内功更有其独到之处,势必也要讨教一番。

&ep;&ep;其三,领略华山之险峻风光。

&ep;&ep;听完华枫的三点打算,刘猛、史武远二人不由大喜过望。

&ep;&ep;顾不得回击众人的善意调侃,只是一味的嘿嘿傻笑。

&ep;&ep;除刘猛、史武远两人外,剑法高手任勇、张坤等人,也是兴奋异常。

&ep;&ep;任勇内心大笑:哈哈,又有得战了!特么东北之行,竟然被那曾龙秒败,委实太过无趣,这次必须大干一场!

&ep;&ep;其余久未出手的诸人,无不摩拳擦掌、蠢蠢欲动。

&ep;&ep;……

&ep;&ep;距华山尚余两百里左右,华枫一行逐渐放慢速度,开始沿途打听华山,以及华山派的相差事宜。

&ep;&ep;三日后,当他们抵达华山之时,已是大有收获。

&ep;&ep;华山。

&ep;&ep;远在大周时期,有极其有名。

&ep;&ep;因其在东周王国之西,故称“西岳”,雅称“太华山”。

&ep;&ep;华山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是中华民族之圣山,乃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ep;&ep;“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ep;&ep;因此,华山又有“华夏根”之称。

&ep;&ep;……

&ep;&ep;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是祭拜华山的第一位皇帝。

&ep;&ep;而自汉唐以来,封号递增,愈演愈烈。华山逐渐成为道教主流全真派之圣地,名为“第四洞天”。

&ep;&ep;共有半悬空洞七十二个,当真蔚为奇观。

&ep;&ep;在多代庙堂支持下,前前后后建有道观数十座。

&ep;&ep;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最为著名。

&ep;&ep;当地民间,与华山派一样,亦广泛崇奉华山君神。

&ep;&ep;……

&ep;&ep;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

&ep;&ep;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法。

&ep;&ep;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整座华山,并没有通向山巅之路。

&ep;&ep;直到唐朝时期,随着道教日渐兴盛,隐居华山的道徒才开始傍山建观。并在北坡之地,沿溪谷而上,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开凿了一条狭窄的险道。

&ep;&ep;因此,才有“自古华山一条道”之说。

&ep;&ep;到得大明王朝,在明太祖朱元璋梦游西岳之后,遂定华山之名号。

&ep;&ep;……

&ep;&ep;仰望华山,悬崖断壁,尖峰沟壑,着实险峻异常。

&ep;&ep;而山巅被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