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05

&ep;&ep;先帝朝太初十年,夜禁延迟至叁鼓,节庆额外开放宵禁。自此,上京城愈加繁荣,东西市坊夜市小贩众多,吃食小物十八般杂货,想得到的都有,想不到的也有。

&ep;&ep;李令之逛街兴致很好,没多久手里就抱了不少东西,多是蜜饯、酥糖之类的小吃。路过街角的旧书摊,她眼睛一亮,毫不在意形象,蹲下仔细挑,很快翻出几卷棋谱,手上一下子就占满了。

&ep;&ep;李成平腰里解出根皮绳,把油纸包和书捆一起,见她还有要再买的意思,无语道:“挑那么认真,好像真会钻研似的,家里藏书阁里的你看完了?”

&ep;&ep;李令之连分个眼神都懒得,只道:“收藏是乐趣,莽夫不懂啦。”

&ep;&ep;“我是莽夫,你是莽夫的妹妹,一辈子攀扯不清哦!”

&ep;&ep;李成平冷笑一声,恶意地去揉她的脑袋,不当心快把发髻揉散了,顿时心道不妙,连忙道:“看你还要买不少东西,我去牵马来,你就在这儿别动,老实等我啊。”

&ep;&ep;李令之心里骂了李成平八百回,不耐烦地推开他,“知道啦!”

&ep;&ep;她摸出一根桃木簪,走到渠边的阴影里拆下被祸害的头发,准备重新挽。将要固定好的瞬间,不远处骤然爆发一阵哄闹,接连的音浪撞的她手一抖,顿时长发披散,木钗委地,坠入幽夜深沉的沟壑里,李令之蹲在地上摸了须臾才找到。

&ep;&ep;挽好发,李令之气势汹汹地钻出阴影,差点撞到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妇人。

&ep;&ep;“哎哟看路呀!”妇人嘴里抱怨,拍了拍咿咿呀呀的娇儿,眼儿还黏着对面,灯下闪闪发亮,“又中了!”

&ep;&ep;“看什么呢?”李令之好奇地顺她目光望去。

&ep;&ep;投圈的摊子占了寻常两叁倍的面积,地上高低错落许多奖励,不少套中的竹圈,仿佛比婴孩手掌大不了多少。摊子里外一大圈人,随着竹圈落地又有叫好,正是吓到她的源头。

&ep;&ep;李令之也有些好奇,伸长脖子想看,奈何她个子不高,人头攒动又太挡视野,“高手年年有,今年又是谁啊?”她忍不住嘀咕。

&ep;&ep;先时那妇人一心二用,扫见她身上是深色的襕袍,笑道:“女官人到我这儿阶上看,是个可俊可厉害的书生呢。”

&ep;&ep;“可惜英年早婚,老大一个拖油瓶!”旁边又有一女接口,同行的小娘子也掩嘴嬉笑起来。

&ep;&ep;远处的摊主焦躁地挠头搓手,玩儿过好几轮,被赢得有点挂不住脸。一只竹圈又稳稳套中临水一排最远的锦囊,四下静默一瞬,雷动般的惊叫此起彼伏,密密的人群分拨开一道缝隙,终于露出执圈的人来。

&ep;&ep;原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士子,面容清隽文秀,淬白如玉,凤目愉悦地微微弯起,神采飞扬,似乎比四下如昼的灯火更明亮。

&ep;&ep;那人笑问一旁的半大少年:“怎么样,是不是比你卫叔叔也不差了?”

&ep;&ep;少年兴奋得满脸通红,差点没蹦起来,“七叔,再来一个!”

&ep;&ep;“知道的我是你七叔,不知道的好像你是我七叔,说来我就来,岂不是很没面子?”

&ep;&ep;士子悠闲的话招来一片哄笑,小少年拉不下脸撒娇,便自己试了两把。

&ep;&ep;一片欢腾中只有摊主不合时宜,不时抹一把额头,显然赔本太多。那士子到底没狮子大开口扫空摊上奖品,只要了中排一个小匣子,打开是只精巧的木鸟,笑道:“小孩子顽皮,取一项便好。”

&ep;&ep;摊主精神一振,殷勤地奉上,待叔侄二人消失于人流,又大声吆喝起来。这回是拿前人的记录做招牌,问有挑战否,也算脑筋灵活,物尽其用,很快又有新人来玩儿,气氛更加热闹非凡。

&ep;&ep;没有了风景看,娘子们无情走人,自有下一场仿佛无穷无尽的热闹。

&ep;&ep;冷风刮回已略有消退的酒意,李令之拧了拧鼻梁,头晕得有些难受,见一旁树下有个石墩子,随意地坐了过去,开始为不合时宜的好记性烦恼。

&ep;&ep;刚才那个人……

&ep;&ep;不就是崔昭。

&ep;&ep;这么闲适自在的模样,和印象里也太不一样了。

&ep;&ep;李令之难得感到茫然。

&ep;&ep;她其实见过崔昭几次。卫家有座别院在洞玄观附近,随湖陵郡主陪嫁,后来归了崔昭。她少时隔一阵要找梅观主看诊,遇到过崔昭来为家人上香,向来深居简出的梅观主总会亲自招待。李令之偷偷跟过去,莫名觉得观主与崔昭说话的时候,明明和往日一样温柔,温柔里却有种挥之不去的伤感。

&ep;&ep;至于崔昭,她就没见这人笑过,总是冷着一张脸,好似个玉雕出来的假人死气沉沉的,也就偶尔与卫骁一同出现,怀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