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看得出来,在座的三个男人,对吴老都很尊重,尤其是林言晏,不止是尊重,更多的是一种信任。

&ep;&ep;虽然吴老对林言晏偶尔有些鸡蛋里头挑骨头,但是很明显,言谈之间,吴老对他是寄予了厚望的,期望很高,同时也爱护有加。

&ep;&ep;吃完饭,吴老单独把顾清宁叫进旁边的书房里谈了大约一小时,才离去。

&ep;&ep;但就是这一个小时,顾清宁觉得自己像突然获得了某种神识一样,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ep;&ep;一个小时的时间,前半个小时吴老是在跟她闲聊。问了一些她的家庭背景和学业经历,还问了一些顾清宁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她个人的兴趣爱好之类的。

&ep;&ep;剩下的半个小时,顾清宁就这几天看书和看资料之后,心中疑惑的,一直有些想不通或者想不透彻的问题,给出了一个对她来说她简洁而有力的答案,让她瞬间有一种恍然大悟和原来如此的感觉。

&ep;&ep;吴老说,经济学讲的是一些一般的经济运行原理,离实际应用较远,但它是一门基础学科,相当于是素质教育。

&ep;&ep;而金融学与经济学相比,则更像是技能教育,功能更加直接,效果显现更快。

&ep;&ep;但是,学习金融学你虽然可以看到在投资、融资、家庭财富管理当中的应用。然而,经济学作为素质教育,则可以增加一般性的知识修养,拓宽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增加对事物的理解,它也许并不直接对我们的决策有用,但是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的运作是间接有用的,就像哲学、历史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人文修养的一部分。

&ep;&ep;简单地概括,经济学是国师之道,而金融学是百姓之学。这就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之间最深刻的区别。

&ep;&ep;咱们国家有句古话,叫做“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经济学这门武艺其实是非常适合卖给帝王的,它是庙堂上的学问。反过来说,金融学是百姓之学,它研究的都是百姓日常的问题,是从个人、公司、家庭的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ep;&ep;你先学的是金融学,现在再来研究经济学,等于是回头给自己补基础课。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理解经济学,可能有助于更好的金融决策,而学习经济学最理想的结果是对经济运行的全局有一个理解。

&ep;&ep;深入全面理解经济运行的框架,可以避免盲人摸象。

&ep;&ep;最后,吴老对她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告诉她,以后每周跟她约一次时间,利用半天,吴老亲自教导,让她慢慢接手陶其蓁的工作。

&ep;&ep;直到送吴老的车已经渐渐远去,顾清宁眼睛里的小星星还在不断地往外冒出来。

&ep;&ep;“嫂子,嫂子,吴老说他要亲自教我耶!”顾清宁扭着陶其蓁的胳膊,摇晃着说道。

&ep;&ep;“嗯,吴老临走前跟我说了,如果你表现好,我可能就不是他的最后一位关门弟子了哦。”陶其蓁好笑地看着她,说道。

&ep;&ep;“真的?真的吗嫂子?呜呜呜,我实在是太开心了。”顾清宁说着,便要伸出双臂要抱住陶其蓁。

&ep;&ep;结果有个人先于她出手,把老婆往自己怀里一搂,顺便给沈墨使了个眼色。

&ep;&ep;顾清宁抱了个空,瞪了小少爷一眼,然后被沈墨拎着衣领抱回了自己怀里。

&ep;&ep;那天晚上一直到回到熙园,顾清宁都还沉浸在吴老的教导中不能自拔。

&ep;&ep;吴老说了,经济学是国师之道,国师哎!她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ep;&ep;沈墨看她如此开心和兴奋,也挺替她高兴的。他也没想到,顾清宁竟然会对这件事情这么有兴趣。

&ep;&ep;其实,顾清宁倒不是对经济学特别感兴趣,更不是对所谓的“国师”的称呼有什么特别的偏好。

&ep;&ep;事实上,她只是对吴老的学问感兴趣,同时也给自己找到了一条信仰和坚持的道路。

&ep;&ep;因为在此之前,她通常过的都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日子,虽然也很努力,但基本就是看什么顺眼,就学习一下,杂七杂八的东西这些年下来确实学了不少,但都仅限于皮毛,没有一个结构性的知识构架。

&ep;&ep;但是现在,她觉得可以跟着吴老,系统性地去学习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世界,如果有可能,还可以为这些男人心中的抱负和家、国、天下,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ep;&ep;春光明媚的三月,就在沈墨和顾清宁的各自忙碌中即将结束了。

&ep;&ep;这一天,两人好不容易在书房里碰了个面,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晚上也抱在一起在同一张床上睡觉,但是连续三个星期,两人清醒着碰面的时候却少之又少。

&ep;&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