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州,十月十三、立冬的第二天。

遮遮掩掩的阳光懒散的照耀着这座千年的古城,繁华之中,掩盖不住的破败和衰颓。

丞相府的案头上,南岐正在批阅着奏章。

特别是这种灾年,一个国家的大小事务就越发的多如牛毛。

一只纸鹤飞了进来,落在笔架之上。

南岐放下手中的折子,取下纸鹤,打开成一张小小的信笺。

“十月十二,赵多树挑拨饿鬼内讧,死伤不下二十万。”

“赵多树领着近二十万少年占据城池。”

“王志等人拟再次攻城,然莫问不在,众人应不是赵多树对手。”

“青衣城之行,应该未受影响。”

南岐拿着信笺,反反复复看了好大一会儿,才将信笺重新折好,握在手中。

揉了揉太阳穴,叹气道:“真是不省心啊。一个不注意,又死了这么多。”

他他在心里默默计算:“原来一百三十万人,现在死伤二十万,除去孩子二十万,差不多还有九十万。”

“此战过后,莫问威信受损,还有多少人会跟他一同前往,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既然是被赶出了清河城,应该就没带着口粮。九十万人,没带口粮,有多少人能撑到青衣城也还是一个问题。”

“这种种因素算进去,恐怕这九十万人,还要打一个不小的折扣。”

“八十万……甚至是七十万,六十万也不是不可能。”

“攻打云阳郡,少了一百万,恐怕不会有太大的结果。现在多算一些,可能少了三四十万人。”

他算到这里,握拳在案几上锤了一拳。

“可现在让我去哪儿去找到这几十万人给‘毒王’送去?”

他的恼怒道:“早知道就该把赵多树也除掉。现在让我去哪儿找这几十万人来补上这个空缺?”

看着窗外院子里,高大的槐树荡悠悠的飘落几片黄叶,他叹了一句:“牵一发而动身啊。”

拿起桌上的酒壶喝了一口烈酒,又想了想,才朝着外面叫了一声:“何轩。”

一副稷下学宫装扮的何轩走了进来,抱拳见礼:“先生。”

南岐问道:“这关外三郡除了清河城,还有哪里还有灾民吗?”

何轩有些疑惑的看了南岐一眼,才禀报道:“除了清河城,恐怕也就青云郡,云岭里面还有一些。但都是零零散散,没什么大股人马。”

南岐皱着眉头,道:“青云郡离青衣城差不多有两千里,想要让这些灾民赶到青衣城,恐怕得要大半个月。时间上倒是不差太多。”

他问:“总的有多少人?”

何轩有些为难,道:“恐怕也有一二十万人吧,没人查清过。”

南岐道:“查,三天内,查清楚云岭里面到底有多少人,然后,把这些人引导去往青衣城。”

何轩迟疑道:“那些人都依附着山里的强盗土匪。今年也多少收了些粮食,他们恐怕不会去往青衣城。”

南岐怒道:“那就把那些强盗杀了,再烧了他们的粮食。”

他怒问道:“这也要我教你们吗?”

何轩还是为难,道:“就算如此,这些人没有粮食,恐怕也赶不了这么长时间的路。”

南岐怒道:“那就找一些陈粮运到半路上随便哪个城里,哪个地窖藏起来,就说发现了粮食……这都要我教吗?”

何轩道:“现在哪里还有陈粮。”

南岐呵斥道:“那就用新粮,多掺点沙子。露馅就露馅了。”

何轩站在原地不敢说话了。

南岐叹了口气,挥手道:“算了,去大将军府吧,

我和大将军商量一下。”

来到大将军府,马醇出来迎接,然后两人就去了大将军的书房。

喝了一碗酒,大将军才问道:“出事了?”

南岐点了点头,将纸鹤拆开的信笺递了过去。

马醇也反复看了好几遍,将信笺放在桌上,神情凝重的看着南岐问道:“有补偿的办法吗?”

南岐摇了摇头,道:“现在就只知道云岭里面还有一二十万人,运作一下之后,也不知道能让多少人去往青衣城。这还要大将军运至少一万石粮食在青云郡附近的城里,找个地窖藏起来。不然那些人不会冒险赶过去。”

马醇道:“这倒是可以,一万石虽多,但总还是拿得出来的。”

“可是……这会不会走漏风声。一万石粮食,可不是小数目,要运过去,动静不会小。”

南岐苦笑道:“没办法了,只能让十二楼配合,把斥候撒出去,遇见的人,都杀了。”

马醇点了点头,道:“这倒是可以。”

“只是……”他虚指着前面的信笺道,“那剩下的缺口呢。莫问如果还能服众,那些饿鬼都还愿意跟着他走,那么再加上这十多万,应该也差不多了。”

“但如果情况严重一点,可能只有一半的人跟着莫问继续前往青衣城,就算不错了。那就还有二三十万的缺口。”

南岐摇了摇头道:“这消息既然能传回来,情况就是基本可信的。那些饿鬼即使不再服从莫问,但大部分应该还是会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