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袁林也是无比的后悔。

几年前,那时候要是有钱来看病的话,也就不至于会落到今天的这个地步。难道他真的要眼睁睁的看着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都没了吗?

到那个时候他才真的就是孤家寡人了。

突然,袁林好像是想起了什么,浑身颤抖了一下,紧接着,当着三个人的面,再一次地跪倒在了夏清柠面前。

“夏大夫,我求求您了,我求您救救他吧!我求您了!!!”

夏清柠伸手想将人给拉起来,一旁的魏子谦先出手将人给拉了起来。

夏清柠也见不得如此,既然人家都找上门来了,那也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先试试了。

“这样吧,我先给他开点药,试试,看看能不能抑制住他的病情,如果有效果的话,到时候我们再研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你看行吗?”

行,简直是太行了!!

袁林简直是太行了,既然夏清柠答应了,那袁森肯定是有救了。

———————————————

作者有话说:

今天写着这一章,突然是想起了前几天刚刚逝世的吴孟超院士,我国的肝胆外科之父。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是因为一篇文章,分析的是以他为原型的一部电影,《我是医生》。

那时候没有想到的是,再一次听见这个名字,是和袁爷爷一同出现在讣告上。那个时候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谣言。呜呼哀哉!!

(以下来源于百度百科,不为别的,只希望看到今天这篇文章的人可以知道曾经有这样一位老爷子,为了中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他是用生命书写了拯救这两个大字。)

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长。

吴孟超院士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着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癌疫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40年来共施行肝癌手术8000余例,术后5年生存率达38.1%小肝癌(小于5厘米)手术1000余例,手术5年生存率达79.8%(其中小于3厘米小肝癌已达85.3%),最长存活36年。

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为奠定肝脏外科的基础,从1958年起,吴孟超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18]

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他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着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

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研究结果发表于《Science》、《NatureMed》、《Hepatology》、《Oncogene》、《CancerResearch》等学术刊物。[18]

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