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南北城门的重建也如火如荼,虽说中途差点因为银子不够停摆,好在范府由段氏出面,大手一挥捐出不少银两,才让重建得以继续。

&ep;&ep;有人说段夫人这是世家命妇的格局,也有人说这是段夫人为了小范将军积德求善。

&ep;&ep;——你不见,这原本垂死的小范将军,身子不是一日好过一日了么?

&ep;&ep;至于最令人头疼的鞑靼战俘审问、移送等事宜,京城也终于下达了细致的文、调遣官员补上了陈毅禾的缺。

&ep;&ep;身担数职、忙得脚不沾地的沈焕终于从繁多的事务中稍稍抽出空,赶赴紘城外的军营中,一心处理军中事务即可。

&ep;&ep;城中一片忙碌,而孟府也终于迎来了久违的轻松。崔夫人铁了心看紧了程荀的起居用食,不许她多一分累。

&ep;&ep;程荀也乐得被崔夫人安排,整日的安排只剩下吃睡玩乐,过得竟比过去二十年里任何一天都要轻省简单。

&ep;&ep;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的功夫,二月便到了。

&ep;&ep;春风渐起,吹化西北广袤坚深的千里冻土,也接连吹来令朝野为之震惊的消息。

&ep;&ep;二月中旬,誉王夜闯宫门,挟持圣上,意图谋反。消失数月的晏决明陡然出现在京城,带兵护驾,与誉王叛兵于宫中厮杀一夜,悉数拿下叛贼。蔡贵妃当夜自缢宫中,蔡尚书被摘了乌纱帽,全族查抄,没入天牢。

&ep;&ep;三月初,先帝驾崩,举国哀丧。同月,依先帝遗诏,太子亓禧继位,年号新平。

&ep;&ep;短短一月不到,朝堂便遭蒙巨变,朝野上下无不震惊。

&ep;&ep;对远在紘城的程荀而言,眼见事态发展到如今这步,竟有些意料之中的感受。

&ep;&ep;可对其他人而言,恐怕就不那么简单了。

&ep;&ep;逆党逼宫当夜,晏决明护驾有功,但毕竟此前的嫌疑还未查清,只能被押入天牢、等候审问。

&ep;&ep;不过即便如此,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当夜既能带人入京,背后少不了太子——也就是如今新帝,的授意。走出天牢、恢复清白,乃至封官受爵,不过时间长短问题。

&ep;&ep;至于新帝继位后,如何处置逆贼叛党、蔡党门生,西北战场上与瓦剌、鞑靼的收尾,登基大典、册封大典等诸多事宜,都是令人犯难的麻烦。

&ep;&ep;而头一个摆在眼前的问题,便是无人可用。

&ep;&ep;新帝根基不稳,蔡党门生故旧遍布朝堂,仍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亓禧眼下要处理的事务繁多,背后的利益牵扯又甚广,无法轻易交予旁人。

&ep;&ep;而原先的太子一党,在誉王协理国务时屡遭打压,就算现下将被贬谪到各地的官员们调至京城,莫说眼下的时间紧迫,更还有诸多阻碍。

&ep;&ep;思来想去时,久病居家的孟忻,身着官袍,自请入宫拜见圣上。

&ep;&ep;翌日,新帝诏令,誉王、蔡党一案移交大理寺,交由大理寺卿孟忻查办。

&ep;&ep;同时,一封密信飞往紘城,交到了王伯元手上。

&ep;&ep;王伯元收到信时,正坐在孟家小院的葡萄藤下,与程荀悠悠然下着棋。

&ep;&ep;亲卫小心翼翼拿着信,递给王伯元。王伯元先是看见信封上一道隐秘的记号,将手中棋放到一边,当着程荀的面,展开信读了起来。

&ep;&ep;程荀支着脑袋,眼神飘到了脚边竹篮里一只肥硕的黄猫身上。她努嘴逗了那猫几声,黄猫懒洋洋地翻个身,继续睡了。

&ep;&ep;一旁,王伯元收起信,问道:“你就不好奇,我手里的信写了什么?”

&ep;&ep;程荀头也没抬:“还能些什么?大抵就是那位让你回京救急去了。”

&ep;&ep;王伯元叹了口气,有些无奈道:“阿荀,你这张嘴可真是……等到了京城,若还是这般无遮无拦,指不定就被人害了。”

&ep;&ep;程荀翻了个白眼:“我又不傻,不恭不敬的话到处嚷嚷。”

&ep;&ep;“你也知道不恭不敬……!”

&ep;&ep;二人有一搭没一搭吵起来,崔夫人慢悠悠走过来,抱起竹篮里的黄猫,打趣道:“什么不恭敬?伯元,我可不许你这么说阿荀。”

&ep;&ep;王伯元顿时收起气焰,老老实实喊道:“崔夫人。”

&ep;&ep;程荀笑了下,将棋子放到一旁,拉着崔夫人坐下。

&ep;&ep;“母亲,伯元哥收到信,京城那边催他回去呢。”

&ep;&ep;崔夫人一惊,关切道:“你出来这么久,如今局势稍缓,是该回去了。家里人担心了吧?”

&ep;&ep;王伯元摇摇头,委婉解释:“倒不是家里人送来的信。”

&ep;&ep;崔夫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