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程荀抬手抚上胸前,缓缓平息过快的心跳。

&ep;&ep;所谓太平盛世、人间烟火,大抵不过如是。

&ep;&ep;第161章昨昔梦

&ep;&ep;光华流转,鱼龙舞动。灯火绚烂通明,被战乱阴云笼罩许久的紘城,也好似终于挣脱灰暗的枷锁,展露出前所未有的盛景。

&ep;&ep;“今儿个是来着了。”

&ep;&ep;短暂的讶然后,崔夫人张望着四周,笑意盈盈说道。

&ep;&ep;程荀搀扶着她的手臂,与她并肩往街上走,附和道:“姨母是有福之人,这头一回上街,就遇上了紘城难见的景象。”

&ep;&ep;崔夫人出生锦绣烟花之地,又在皇城根下住了几十年,如何没见过繁花锦簇、软红十丈的场面?

&ep;&ep;可即便看尽了苏杭、盛京的物阜民安,这座西北边陲小城历经大难、死里逃生后迸发的生机,仍是令人动容。

&ep;&ep;踏入三里大街,周遭更是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一行人衣着朴素,就连亲卫也一身便装,可还是被眼尖的百姓认了出来。

&ep;&ep;“……程老板?唉哟!是程老板!”

&ep;&ep;有面熟的大娘挡住程荀去路,满面惊喜地喊着。大娘中气十足,周围一圈百姓纷纷投来视线,不多时,一行人竟被百姓牢牢围住。

&ep;&ep;那大娘脸上溢着喜悦,将手中拉着的孩子往前推一推,激动道:“程老板,可多亏了您之前施粥,我家三郎才能活蹦乱跳的!您不知道,之前这孩子面黄寡瘦的啊,我恨不得把身上的肉都剜了给他!”

&ep;&ep;此话一出,旁边围观的百姓也七嘴八舌说起来。

&ep;&ep;“可不是!若非那几袋子粮,恐怕不等胡人杀进来,我一家老小早饿死了!”

&ep;&ep;“胡人攻城那日,还好程老板将我两口子拉走了……那火啊,直往我家中冒,我家柴灶都烧塌了……还好,还好人没事啊……”

&ep;&ep;“还有我……”

&ep;&ep;百姓们争先恐后诉说着,有人眼含热泪,有人喜不自胜,更有人拉着自家小儿就要给程荀下跪,满口说着“大善人”“当世菩萨”。

&ep;&ep;程荀被百姓们夹在中间,向来稳重淡然的眉宇间也不由闪过手足无措。

&ep;&ep;百姓们的致谢与感慨如洪水般朝她涌来。她站在中间,望着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不知为何,竟然能够从飞速闪回的记忆中抓住他们的身影。

&ep;&ep;猎猎寒风中从天亮站到天黑,在粥棚自发为往来百姓打粥的小娘子;

&ep;&ep;临时搭建的伤员房中,握着看不出面目的年轻小伙的手,强忍悲痛,为他拭去脸上硝烟泥灰的老妇人;

&ep;&ep;还有瘸着一条腿,步履蹒跚、却面容坚毅地指挥百姓去孙府躲藏的老汉。

&ep;&ep;那些回忆有如吉光片羽,轻轻托起程荀紧张无措的心上,她竟感到几分飘然。

&ep;&ep;周遭喧闹如潮,程荀却蓦地怔住了。

&ep;&ep;人声渐渐远去,耳畔忽然想起遥远而熟悉的穿庭竹风。

&ep;&ep;她骤然想到几年前,她踏着江上薄雾,喃喃的那句。

&ep;&ep;“我要去看看,这世上,还有什么活法。”

&ep;&ep;五年时光荏苒,彼时的山风终于吹拂到今日她的额前,无声而笃定地告诉她,这就是她要选的活法。

&ep;&ep;耳畔风声不断,她下意识后退一步,脚下好似不是千里冰封的西北小城,而是那座终年常绿的四台山。

&ep;&ep;鼻尖仿佛嗅到潮湿的泥土气息,程荀慢半拍想,若是今日……

&ep;&ep;……若是今日,他在就好了。

&ep;&ep;程荀神思恍惚,一旁的崔夫人却被百姓的喊声点燃,一股侠义与热血在心头上涌,她竟抛去了世家命妇的矜持庄重,抬手握拳、振臂高呼:

&ep;&ep;“今日上元,咱们不说别的外道话,程杜的铺子开到天明,乡亲们吃好喝好!千万莫拘束!”

&ep;&ep;周遭霎时一静,而后爆发出直冲云霄的欢呼与叫好!

&ep;&ep;此时恰逢不远处有商户点了爆竹,一众围观百姓向后躲避,步子朝包围程荀的人群倒去。

&ep;&ep;推搡之间,人群猛地向内挤去,一干亲卫反应极快,立时上前护住了主子!程荀手臂一紧,陡然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拉出蜂拥的人群,朝外奔去。

&ep;&ep;另一边,崔夫人与妱儿也被亲卫带出拥堵处。上元日上维持秩序的小吏匆匆赶来,大声驱散民众。

&ep;&ep;崔夫人被吓得不轻,直到被带到一旁僻静处仍心有余悸。

&ep;&ep;她握着丝帕轻抚心口,想起自己方才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