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她低着头,从过去几年的经历中挑挑拣拣,半真半假地编了个谎话。

&ep;&ep;“那时候我不甘心,总觉得那时死的不是他,可我怕说了你们不信,我就想偷偷出去找他……”

&ep;&ep;王翠儿当即就急了。

&ep;&ep;“你想去哪儿,怎么能一句都不与我说?你可知道我当时多担心么!”

&ep;&ep;程荀艰难地安抚她的情绪,继续磕磕绊绊编故事。

&ep;&ep;“后来我找了好久好久,没钱就去打零工,有钱了就继续找……找啊找,前段时间找到他了。”

&ep;&ep;“我才知道,他那时是被他生父的仇家追杀,家里人将他救走了,当初被烧死的是那个坏人。这些年他也在找我,前段时间重遇后,他的姨母就认了我做义女。”

&ep;&ep;王翠儿听得目瞪口呆,心中虽还有些疑问,可又觉得挑不出什么错。

&ep;&ep;她心疼地摸摸程荀的脑袋,像儿时那般。

&ep;&ep;“这些年辛苦我们小阿荀了。”

&ep;&ep;昏暗的柴灶房里,鱼汤还咕嘟咕嘟冒着泡。程荀听着她温柔的话语,不知是不是柴火熏人,她突然觉得眼睛酸酸的。

&ep;&ep;她连忙低下头,含糊两句。

&ep;&ep;王翠儿拉着她的手,借着高处漏下的天光,仔细看她手上各处细碎的伤疤和老茧。

&ep;&ep;“苦尽甘来,如今你也算过上好日子了。过去的事,便别想了,啊。”

&ep;&ep;程荀用力眨了两下眼睛,将眼泪逼回眼眶。

&ep;&ep;她吸吸鼻子,连忙转移话题。

&ep;&ep;“该你与我说了,那人到底是谁?王掌柜呢?”

&ep;&ep;王翠儿脸上柔和的笑意消失了,愁色慢慢爬上眉间。

&ep;&ep;她垂下眼眸,看着地上灰黑的草木灰,那沉沉灰烬好像也落进了她心里。

&ep;&ep;沉默许久,她才开口说道。

&ep;&ep;“阿荀,你知道的,我爹只有我一个孩子。”

&ep;&ep;程荀点点头。

&ep;&ep;王掌柜家就王翠儿一个女儿。据说早年间王家夫妻二人还有些不认命,求神拜佛、寻医问药,什么办法都想尽了,还是没能生下孩子。

&ep;&ep;女儿十岁那年,他的妻子病逝了,王掌柜消沉许多,也渐渐歇了心思。

&ep;&ep;王掌柜虽子嗣不丰,可为人却聪明又上进,靠一己之力,打拼出一间自己的铺子,还学了印刻的技术。时不时印些不常见的残本,偶尔遇上识货的,也能赚一笔。

&ep;&ep;王掌柜为人上进,生的女儿更不遑多让。

&ep;&ep;王翠儿几乎从小就在书铺长大,如何与书商书生打交道、如何从附庸风雅的老爷手里拿单子、订书收书卖书,全都烂熟于心。

&ep;&ep;程荀记忆里,王掌柜早年胡乱吃药,身子一直不大好,许多时候,书铺里的事都交给了王翠儿。

&ep;&ep;她泼辣大胆、为人直爽、行事利索,与她打过交道的,不论男女老少,几乎没有小瞧她的。

&ep;&ep;可就是这样一个能干的姑娘,从嫁人那天起,就再也没能走进王家书铺的柜台里。

&ep;&ep;王翠儿声音低哑,双手紧紧攥在一起,用力到指节发白。

&ep;&ep;“就因为我是女子,不管从前做得有多好,也只是给别人做嫁妆罢了。”

&ep;&ep;她才嫁去石家几天后,王家族里,就送来了关系远得从前都没听说过的王六郎。

&ep;&ep;族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说,王掌柜身子不好又无子,从前让女儿帮忙的事传了十里八乡,已经狠狠丢了王家的脸面。

&ep;&ep;如今王翠儿嫁人了,更没有资格插手娘家的产业。

&ep;&ep;族里费了好大劲儿找到王六郎,姑且与王掌柜这一支还有些关系。之后就让王六郎跟着王掌柜学艺,好歹不会让这开了几十年的铺子倒了、或是落入外人之手。

&ep;&ep;宗族里的人说得委婉,意思却昭然若揭。无非是想让王掌柜认下王六郎,将来百年后,将铺子留给王六郎继承,如此也能将产业保在王氏名下。

&ep;&ep;王翠儿复述着那些老不修的话,眼泪又落了下来。

&ep;&ep;“我从小就在铺子里长大,印书的手艺比我爹还好!我哪里就不如一个又懒又馋的王六郎了!”

&ep;&ep;她咬着牙,一张脸憋得通红。

&ep;&ep;“我爹也是个偏心的。他明明知道王六郎奸懒馋滑、一事无成,将铺子留给他,迟早就要废了!”

&ep;&ep;“别的不说,就那后院的印坊,那人几年未曾进去过,恐怕一应物件早已朽烂了!”

&ep;&ep;“那都是我与爹爹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