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宅子是我们自己住,我们自己找起来也方便,便没有叨扰杭大人。”沈清淡笑道:“所幸,让我们找到了一处,各方面都很合适的宅子,便想早些定下来。”

&ep;&ep;杭大人闻言,下意识地问道:“不知娘子选定的是何处的宅子?”

&ep;&ep;沈清回答道:“就是曲阳学馆侧门不远处杏花巷尾的宅子。”

&ep;&ep;“杏花巷……”杭大人捋着胡子,思忖起来。

&ep;&ep;旋即,他朝旁边的师爷看了看,“我记得,杏花巷那里没什么新宅子吧?旧宅似乎早就都卖空了,只有一处闹过鬼的宅子?”

&ep;&ep;师爷对这些也很是熟悉,他仔细想了一下,点头道:“似乎是这样的,大人。”

&ep;&ep;他说着,瞥了瞥沈清身旁的赵兴武,扬眉道:“赵兴武?我记得,那宅子早些年就是你接手过去的,对吧?”

&ep;&ep;尽量降低存在感的赵兴武,突然被点名,躲无可躲,硬着头皮地笑了下,“正是……”

&ep;&ep;“你怎能将鬼宅卖人?”杭大人面色登时一沉,“是不是你诓骗了他人,隐瞒了实情?”

&ep;&ep;师爷也道:“我记着,前几年你就闹出过为了卖宅子隐瞒事情被他人告官的事情,怎么又故态复萌了?”

&ep;&ep;赵兴武没承想师爷还记得他,连忙辩解道:“不是的,这次这位小娘子,一眼就看出了那宅子有问题,小人也没有隐瞒,都同她说了的,但这位小娘子非要买,小人也退让了,只收三十两,这已经很划算了啊!”

&ep;&ep;三十两?

&ep;&ep;杭大人和师爷都挑了挑眉。

&ep;&ep;那处宅子在曲阳城内很是出名,杭大人和师爷都听说过,不少关于那宅子的事迹。

&ep;&ep;而且宅子在建成、后续换主,都会在府衙留下一份底档存档。

&ep;&ep;这宅子内都出过什么事情,经过几个人手,他们都是知道的,自然宅子的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他们也清楚。

&ep;&ep;不说别的,单单是地处曲阳学馆旁边,这一点,就足以让它的价值,远远超过三十两。

&ep;&ep;这价格,确实低廉。

&ep;&ep;杭大人不由看向沈清,转念一想,沈清是什么人?

&ep;&ep;她可不是一般人,连鬼差都不怕的,又遑论一处鬼宅?

&ep;&ep;沈清既然要将那宅子买下来,必定是早就想好的。

&ep;&ep;对她来说,那鬼宅没什么重要的。

&ep;&ep;重要的是三十两,就买下来一处曲阳学馆旁的宅子。

&ep;&ep;于她而言,这可是捡了大便宜。

&ep;&ep;杭大人心里想明白了,便笑道:“那鬼宅对娘子而言,确实不值一提,娘子既然选定了,那就进去过户吧。”

&ep;&ep;沈清会心一笑,“多谢杭大人。”

&ep;&ep;赵兴武闻言,顾不上刚才的肉疼,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ep;&ep;一行人很快便进了府衙。

&ep;&ep;在杭大人的帮助下,沈清和赵兴武很快做了过户。

&ep;&ep;第一百五十四章至今还未找到

&ep;&ep;所谓过户,就是在府衙,写一份银货两讫的文书,再将房契和地契上的名字,做了更改,由府衙盖章,一式两份,一份留存府衙,一份沈清拿回去。

&ep;&ep;这便算是过户了。

&ep;&ep;在过户的时候,沈清想了一下,还是在房契和地契上,填了陆泾的名字。

&ep;&ep;她对住处没什么要求,这宅子一开始买来,也是为了满足陆泾读书的需求。

&ep;&ep;而她,也不肯定自己会在这里住多久,没必要写她的名字。

&ep;&ep;杭大人也没多想,毕竟在他们看来,宅子写男主人的名字,并没有什么问题。

&ep;&ep;府衙盖了章后,杭大人将新的房契和地契,交给沈清,又道:“等到沈娘子和陆公子真的搬过来时,再来府衙重新做一份户籍档案,便算是入了曲阳城了。”

&ep;&ep;大庆朝对于人员流动的规矩很多,一般情况下,是禁制旁人随意走动的,从一个城池到另外一方城池,需要有通关文书,还要有人作保。

&ep;&ep;要定居在一座城池,更需要重新整理户籍。

&ep;&ep;并不是想要住在哪里,就可以住在哪里。

&ep;&ep;当然,若是战乱时,便没有那么多说法了。

&ep;&ep;沈清接过房契和地契,对杭大人道了声谢。

&ep;&ep;“娘子客气了,这本就是我们分内之事。”杭大人将另外一份银货两讫的文书,递给赵兴武。

&ep;&ep;沈清也在这时候,给了他三十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