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哪怕是将马寨主那边扶起来,平衡两部,也是更安稳些,也是对邓健的保全。

&ep;&ep;马寨主……想着自己那几个老伙计,羊千户、鹿千户两个还好,脾气柔顺,熊千户却是性子烈,主意正,时日久了说不得与闺女有摩擦,是不是回头将他留守?

&ep;&ep;可熊千户是战将,三十几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ep;&ep;他不免有些犹豫。

&ep;&ep;薛彪却是心惊。

&ep;&ep;霍五看似重用邓健的手下,可实际上也是剪出了邓健羽翼,是不是故意的?

&ep;&ep;还有马寨主那边,四个把头之中最忠心的就是朱把头,霍五却是最早调开的就是朱把头。

&ep;&ep;就连霍宝那边,也是将朱把头的两个儿子抬起来。

&ep;&ep;如今让朱把头在马寨主、霍五之中选一人效忠,怕是朱把头自己也不知结果如何。

&ep;&ep;说霍五不是故意的,谁信?

&ep;&ep;薛彪望向堂上诸将,邓健、马寨主、杜老八、冯和尚……

&ep;&ep;按照霍五的尿性,下边所料不差,“重用”的该是冯和尚的手下。

&ep;&ep;至于杜老八……

&ep;&ep;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ep;&ep;与其他几人相比,杜老八部太弱了。

&ep;&ep;……

&ep;&ep;“李遥资历深,又能干,该挪挪了,让他去庐州执政!”霍五道。

&ep;&ep;李遥就是李千户,确实能干,出使亳州的差事完成的又漂亮,众人自是无有不应。

&ep;&ep;“原庐州同知高骏,可调往太平府。”

&ep;&ep;林师爷建议。

&ep;&ep;太平府的人口,与庐州差不多,政务繁杂,不宜新人接手。

&ep;&ep;霍五点头,太平府亦是粮仓,重要不亚于庐州。

&ep;&ep;马寨主这几个月留在滁州,与李千户、宋二等人接触最多,说了句公道话:“宋仲文也不错,给李遥做了几个月的副手,足以独当一面,可往和州。”

&ep;&ep;如此一来,就剩下滁州执政的人选。

&ep;&ep;滁州到底是滁州军发家之地,意义不同。

&ep;&ep;滁州军的文官实在是太少了,虽说滁州、和州、庐州之前都举行了吏员考试,可榜上人选做个小吏尚可,还没有资格与能力为一州执政的人选。

&ep;&ep;大家都望向林师爷。

&ep;&ep;林师爷沉吟道:“太平通判、巢县知县……可为候选……”

&ep;&ep;太平府通判,是新降的官员中品级最高之人。

&ep;&ep;巢县知县是巢湖水师的熟人,曾配合滁州军攻打庐州兵。

&ep;&ep;霍五沉吟了一会儿,道:“那就巢县知县为滁州代执政,太平通判刚降了,还要再看看人品行事!”

&ep;&ep;庐州同知有能力也颇为清廉,霍五才会给了异地为官承诺,也是求贤若渴。

&ep;&ep;却不代表,每一位降臣都能立时得到丰厚待遇。

&ep;&ep;四地文官敲定,剩下就是滁州都尉的人选。

&ep;&ep;众人看向霍五。

&ep;&ep;文官人选还好,大家提议举荐。

&ep;&ep;守将人选,却是不好插手。

&ep;&ep;霍五想了想,道:“我之前跟冯兄弟求了金生在和州主持操练新兵之事……如今也要名正言顺为好,调王伍去镇守滁州,金生挂和州都尉,负责在和州营操练三州新兵!”说罢,望向冯和尚。

&ep;&ep;金生就是金将军,王伍是王千户大名。

&ep;&ep;冯和尚自是点头。

&ep;&ep;众人也没有异议。

&ep;&ep;只有薛彪,眼中带了几分了然。

&ep;&ep;猜对了!

&ep;&ep;第198章酬功与番号

&ep;&ep;霍五对望江楼的美味记忆犹新,晚宴就叫人请了望江楼的大师傅来主持,就按照九九席的菜谱准备席面。

&ep;&ep;今晚给马寨主等人接风,也是滁州军上下共贺得金陵之喜。

&ep;&ep;除了打下溧水又去打句容县的水进之外,滁州军的上层都齐聚。

&ep;&ep;今日在座的滁州军头目,分了几部分。

&ep;&ep;元老级人物,马寨主、邓健、薛彪、林师爷、杜老八。

&ep;&ep;后投的将领,冯和尚,于都统父子、安勇。

&ep;&ep;滁州官绅之首,宋林。

&ep;&ep;金陵内应,贾氏兄弟,史今。

&ep;&ep;这十三人,坐了今日正席。

&ep;&ep;滁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