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何伯光眼中,烁烁发光!

&ep;&ep;……

&ep;&ep;那两个儿子被发配回家的人家姓苗,是个中不溜的人家。

&ep;&ep;倒是几辈子的教徒,家中一直供奉着弥勒的。

&ep;&ep;在滁州各家各户中,也数他们与薛彪私交最好。

&ep;&ep;只是再信奉弥勒,他们也舍不得儿子落发当和尚去。

&ep;&ep;当家的老爷子吃了半辈子素,倒不是糊涂人。

&ep;&ep;“兵营本来就是主杀的,心中不忍杀生怎么能当好兵?小宝爷宽厚,允了人补缺,那就另选两人吧……至于他们两个,也莫要留在城里碍眼,去庄子上避几年,等到事情过了再说!”

&ep;&ep;却是不敢托大,将六十的人,亲自带了另外两个孙子,送到童兵营。

&ep;&ep;……

&ep;&ep;一日之间,方向大变,霍家父子在滁州士绅口中就成了宽厚仁义之人。

&ep;&ep;……

&ep;&ep;京味楼中。

&ep;&ep;郭老爷站在二楼走廊,听着堂上食客对霍家父子的称道,对儿子唏嘘道的:“见识了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还真是仁义无双的霍五爷、霍小爷啊!”

&ep;&ep;第146章疑似东王

&ep;&ep;州府衙门,马寨主与霍宝提起冯和尚那两千兵马。

&ep;&ep;“都是先锋兵的材料,直接留在州府守城可惜!不过现下也不好派到和州去,你问问你爹,到底是什么安置?”

&ep;&ep;这种悍卒其实适合做攻城敢死队。

&ep;&ep;可冯和尚才来投,让他们的旧部做敢死队,有削弱其势力的嫌疑。

&ep;&ep;还有寻常攻城战,用上这些人也浪费。

&ep;&ep;要是还按照原计划打扬州,说不得正好得用。

&ep;&ep;可是随着徒三进楚州,扬州打不打还难说。

&ep;&ep;霍宝闻言,知晓马寨主不想留这些人,就将新兵一千拨给马寨主,补了前几日分拨童兵的人数。

&ep;&ep;冯和尚这两千兵卒,霍宝直接接手。

&ep;&ep;他留下侯晓明,吩咐道:“这次去和州,你留守,新兵要操练,最主要的是这两千冯爷旧部……按照咱们的练兵法子,从新操练一遍,务必要达到令行禁止……至于习经,只要不是《弥勒真义》,是《金刚经》还是《地藏经》,随他们!”

&ep;&ep;“尊令!”

&ep;&ep;侯晓明立时应了,又问道:“那二十几个僧兵?”

&ep;&ep;“去外头买些正经佛书,让他们好好抄经,为出征将士祈福!”

&ep;&ep;霍宝随口吩咐道。

&ep;&ep;要是那些人像冯和尚麾下这些悍卒一样,霍宝还真会高看三分。

&ep;&ep;不过是发着白日梦,只会耍嘴皮子的东西,已经废了。

&ep;&ep;……

&ep;&ep;童兵即将再次出征。

&ep;&ep;出发之前,霍宝召集童兵诸头目。

&ep;&ep;他没有直接召集宣布留守人选,反而先评定定远之战的功劳。

&ep;&ep;千户兼斥候队长侯晓明,定远之战有功升都司,卸任斥候队长。

&ep;&ep;千户兼弓兵队长霍豹,定远之战有功升都司,卸任弓兵队长。

&ep;&ep;副千户暂代辅兵队长李远,定远之战有功升千户,卸任辅兵队长。

&ep;&ep;曲长兼刀兵队长朱刚,定远之战有功升副千户。

&ep;&ep;百户兼刀兵教头邬远,定远之战有功,升曲长,兼刀兵副队长。

&ep;&ep;代百户兼斥候副队长仇威,定远之战有功,升曲长,领斥候队长。

&ep;&ep;另有百户六人因军功升曲长,其中一弓兵百户因率人埋伏敌军有功,升弓兵副队长。

&ep;&ep;屯长十一人因军功升百户。

&ep;&ep;什长三十二人升屯长。

&ep;&ep;伍长五十七人升什长。

&ep;&ep;白身九十八人升伍长。

&ep;&ep;霍宝的另一个伴读宋谦之因军功,在这次升级中绞首十一人,连升三级为屯长。

&ep;&ep;另有百户三人、屯长五人、什长四人、伍长七人,在战事中或畏战、或抢功,各有惩戒。

&ep;&ep;评定完功绩,霍宝才宣布这次留守人选。

&ep;&ep;都司侯晓明留守,总理童兵营事务。

&ep;&ep;千户李远留守,总理参谋兵事务。

&ep;&ep;那三百参谋生,总要再看看。

&ep;&ep;石三以白身身份,兼弓兵教头,随侯晓明、李远留守。

&e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