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宝爷明日要远行,岂可带伤?”

&ep;&ep;“我等愿意代两人分领剩下的板子,还请宝爷成全!”

&ep;&ep;“朱二、石三亦是我等袍泽,愿意为其分担惩罚!”

&ep;&ep;“求宝爷成全!”

&ep;&ep;“……”

&ep;&ep;不知谁先跪的,等到后来,满厅站着的只剩下霍宝、霍豹、朱刚三人。

&ep;&ep;童军从初建,就分了派系。

&ep;&ep;蟒头寨系、流民系,后来又来了青蛇寨系,等到下山,又有李远、高月等人为首的曲阳系;进了州府,又进来邬远、宋谦之等永阳人。

&ep;&ep;倒是难得有这么齐心的时候。

&ep;&ep;霍宝依旧冷着脸,心中不怒反喜。

&ep;&ep;都是半大小子,共患难,也是感情加深的融合剂。

&ep;&ep;“如你们的愿,剩下的板子,大家分了吧!”

&ep;&ep;厅上二十几个屯长,十几个百户,两个曲长,一个副千户,两个千户,加上霍宝就是四十六人。

&ep;&ep;一人分了一板子,余下两板子有霍宝这个首领受了。

&ep;&ep;朱强与石三嘴里的毛巾早已拿下。

&ep;&ep;朱强满脸感激,扭着身子,对着众人团团作揖。

&ep;&ep;石三趴在地上,羞愧的不敢抬头,眼泪簌簌而下。

&ep;&ep;呜呜!

&ep;&ep;再也不敢了!

&ep;&ep;第135章战争的奥义

&ep;&ep;次日,滁州州府城门口。

&ep;&ep;霍宝、水进、银将军三部同时开拔。

&ep;&ep;霍宝这里两千人,一千童兵,一千马寨主分拨过来的州兵。

&ep;&ep;水进三千人。

&ep;&ep;银将军两千人。

&ep;&ep;前日从滨江带回来的一百车炒米,分发下去,做了七千人的行军粮。

&ep;&ep;城里的父老齐来相送,瞧着这情景比八月十六滁州军主力南下时还热闹。

&ep;&ep;只因为上次大家开拔的突然,没有叫士兵提前告知家里。

&ep;&ep;这回水进率众回来,却是给兵卒们放了一日假。

&ep;&ep;朝廷大军兵困亳州之事不能说,兵卒们知晓的统一说辞,就是黄州、淮安两地白衫军立,滁州军北上祝贺。

&ep;&ep;百姓们不知什么大道理,只晓得白衫军在日子好过,没有不停的加税,日子一天天太平。

&ep;&ep;可是他们也怕反复。

&ep;&ep;都乱起来才好,抱团了,就不怕朝廷乱来。

&ep;&ep;至于为什么两地去了三路人马?

&ep;&ep;那还用说?

&ep;&ep;人马要在亳州过境,怎么能不去探望柳元帅与徒三爷?

&ep;&ep;小元帅这一路人马,肯定是访亲的。

&ep;&ep;百姓有了自己的揣度,送别子弟兵时就少了感伤,多了热闹。

&ep;&ep;水进麾下这三千人马,多是州府当地人。

&ep;&ep;就是霍宝麾下,六月初征上来的三百人,也不少州府子弟。

&ep;&ep;百姓欢送,士绅们也来相送。

&ep;&ep;没有办法,家家都有子弟在军中。

&ep;&ep;如今整个滁州体面人家,谁也不能说自家清白无垢。

&ep;&ep;郭老爷有亲子在水进麾下,更是客气周全,叫人抬了十坛酒、十腔腌猪酬军。

&ep;&ep;郭三爷善战,六、七月随着水进入都梁山剿匪时脱颖而出,已经是代曲长,掌一曲人马。

&ep;&ep;“三儿,不求你建功立业,只盼你平平安安!”

&ep;&ep;“您就放心,跟着水将军,咱们就没打过败仗吧!”

&ep;&ep;“三呀,刀枪无眼,爹实在是担惊受怕,等这次回来,就转后勤吧,在马六爷那边也能出头。”

&ep;&ep;“爹,请恕儿不孝……儿子不想当个厨子……儿现在很快活!是真的快活!”

&ep;&ep;郭三爷双眼放光。

&ep;&ep;或许对别人来说,世道艰难,期盼太平。

&ep;&ep;可是在他眼中,这样的乱世,却是自己最大的机遇。

&ep;&ep;郭老爷看着已经脱胎换骨的儿子,闭上了眼睛,不再相劝。

&ep;&ep;“……”

&ep;&ep;宋二爷也带了年幼的子侄过来。

&ep;&ep;他的长子是童军参谋生,这次不随军,可侄儿宋谦之却是在出征之列。

&ep;&ep;“谦儿,你出去见识见识也好,也该明白你真正的长处是什么,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