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枫手里握着茶盏,有些好奇地问道,“师兄,捉妖司可是安境司的下属,怎么还在这安境司办公?”

徐经扑哧地一声笑出了声来,环顾四周确定没人偷听,才小声地对杨枫说道:

“安境司就是捉妖司,不过现在安境司这个名字只有在朝堂上才会被提起了。”

“怎么?他们虚设衙门,想骗朝廷两份工资?”,杨枫打量茶室内清雅脱俗的陈设,没想到这里也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瞎想什么呢?安境司历来都是韩王手下的衙门,人家七大世家富可敌国,可瞧不上这点银子。”

徐经嘿嘿一笑,继续说道,“在这任韩王继位之初,衙门的名字还是安境司。不过后来韩王的长女谢慕白给来长安游学的灵国王子拐了去,两人私奔五千里直接去了灵国。”

“灵国国民皆是先天异族,和我大汉后天修行的妖相似,身体都有一部分是兽形。韩王最是死板教条之人,一生都在征伐异族,哪忍得了这口气啊。但灵国千年来一直是我大汉的坚定盟友,韩王也无计可施,总不能带兵跑个五千里打过去吧,说不定到时候重外孙都有了。所以也只能改安境司叫捉妖司,来出出这口恶气。”

徐经低笑着继续轻声说道,“虽然据说谢大小姐生了个大胖小子之后,韩王与灵国王子这对翁婿的关系改善了许多。王子为了讨好岳父也派了不少灵族好手来韩王手下任职,但这名字最终还是没改回来。”

“哈哈”,杨枫轻笑了一声,“倒是没想到其中还有这等故事。师兄,我在山上时常听人说七大世家,不知是哪七家啊?”

“便是那一皇六王,从我大汉立国之初与国同休的七家了”,徐经饮下一口茶水,娓娓道来。

“首先是皇氏刘家;

还有有掌着捉妖司的韩王谢家;

掌着御灵司又是神庙每任主祭出身的肃王杨家;

天下墨师皆入麾下的周王萧家;

满门大儒又创办了长安书院的信王周家;

千年守卫西北边陲的朔王陈家。”

“还有一家是什么”,杨枫问道。

徐经咬牙切齿地说道,“还有一家就是满窝子王八蛋的惠王王家。那群龟儿子...”

去而复返的红袍打断了徐经的科普小课堂,他匆匆登上楼来,将一纸文书递给了徐经。

“道兄请看,检测结果都在上面了,这人确实是受了魔气侵蚀,右臂上也发现了灵吼炮的结构。”

在问清二人来自稷离山之后,红袍继续说道,“杀死魔人的功勋已记在二位身上了。至于奖励,不知二位道友是要财货还是积分抑或是抵税额度?”

听到抵税这个词儿的杨枫有些纳了闷,而一旁的徐经则是爽快地说道,“就抵税吧。”

红袍痛快地应下,看来选择抵税的修士不在少数。又迅速地开具好了一份文书,用法力烙上印记后递给了徐经。

出了捉妖司后,一肚子疑问的杨枫忍不住地问道,“师兄,我们修行之人还得交税?”

徐经也一脸疑惑地看着杨枫,“为何我们修行之人不用交税?”

杨枫伸手比划了几下,有些词穷地说道,“我们可是修行之人啊!为的不是逍遥长生做神仙吗?怎么还得交税?”

徐经淡淡地说道“神仙又怎么了,我们修士不仅要交税,还要服役呢!”

“啊?”

徐经叹了一口气说道,“道修、术修和释修能呼风唤雨,能开山移江,能避水能退火驱毒瘴,可撒豆成兵剪草为马可保六畜平安,还可保胎可催生可拘鬼御神。”

“所以朝廷每年都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税务减免和经济补贴,让他们上山下乡保我大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皆是让人好生羡慕的轻松活儿。”

杨枫被那些修士的多才多艺给镇住了,这都是十项能的主啊。他略作思考才问徐经,“那师兄,我们剑修有什么?”

徐经转过脸去,不看杨枫,沉声道:

“我们稷离剑修有剑!

可...砍人,可千里...砍人,还可剑遁奔袭,跑长途运物资去战场或者灾区,所以剑修皆是服兵役。”

杨枫闻言心头一沉,只觉得前途无亮,开口说道,“师兄,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徐经微微一笑,“不当讲的,师弟。道爷曾经也这么问过师父,我能不能下山改投别派。”

“结果”,他的脸上满是唏嘘和追忆,“那次我半个月没下得了床。”

“呃,好吧。但为何朝廷如此做派,天下修士却不反抗?”杨枫有些疑惑地问道,他可不觉得所有修行者都是忠君爱国的好百姓。

“一来是我大汉天子历来圣明,江山稳固极得民心。二来嘛,神庙总是站在朝廷的一方,这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最后,小师弟你猜我大汉七成以上的修士是谁养的?”

说完徐经有些豪迈地扬起头来,“更何况吾辈大好男儿为国赴汤蹈火,这也没什么不妥。师弟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

杨枫点头应下,徐经哈哈大笑着一拍杨枫的肩膀,“走,师兄带你去御灵司缴税去,顺便帮你登记一下道籍。修士虽然要服役,可这修士身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